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该文章免费阅读,以下是该文章的全部内容:<\/span><\/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近年来,xx市抢抓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契机,在服务体系、价格体系、监管机制、用人机制等方面,全面实施综合改革,2017年8月,被确定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第二批国家级示范县”。充分考虑县域实际,在认真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基础上,我市以医共体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开展示范县创建工作,打造“政府主导、三医联动(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医共体新模式,有效缓解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繁”的问题。
  一、突出“六个统一”,医共体资源上下贯通
  xx市现有2处二级公立医院,12处镇区街道卫生院、1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市人民医院7处卫生院结成了医共体,市中医院与5处卫生院结成了医共体。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医共体的聚合效应,我们在全面做到乡镇卫生院法人资格、单位性质、政府投入、功能定位、职责任务、优惠政策、原有名称“七不变”的前提下,聚力实施“六个统一”管理,切实做到了用人更加灵活、资金更易监管、药品价格更加惠民、基层医疗服务全面提升、群众就医更加优质高效。
  一是统一人力资源管理,落实用人自主权。医共体内所有医护人员,由县级医院统筹使用,实现“单位人”向“岗位人”的身份转变。建立医共体内部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县级医院具有执业资质的人员可到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挂任相应职务和执业,乡镇卫生院有资质人员也可在县级医疗机构进修、轮训和执业。县级医院医护人员高级职称晋升前,要在医共体卫生院服务累计不少于1年。出台了医共体内医师执业“免备案”政策,促进了医师在医共体内高效率执业。成立专项招聘组赴各大医学院校招聘人才,对专业急需、等紧缺人才,有意向者可不参加笔试,直接进入面试,2017年以来,累计招聘临床专业本科以上31名,其中研究生7名,有效缓解了医院临床人才缺乏的局面。
  二是统一财务管理,明确资金支出审批权限。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实行财务统一监管、独立核算,财政补偿政策和投入方式不变。医共体牵头医院负责对成员单位财务管理进行监督,实行“双签字”制度,同时接受相关部门的财务和审计监督。
  三是统一就诊标准,建立分级诊疗机制。医共体内成立分级诊疗管理中心,实行逐级转诊、双向转诊、转诊备案制度,强化基层卫生院院前急救能力,确保基层危急病人能够及时有效运转。科学引导患者在居住地或发病时所在的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将一般常见病留在基层诊治,轻度疑难复杂或急性期的常见病,由县级医院派专家现场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就地治疗;难度较大的病种,在县级医院完成诊治且病情平稳后,转回基层医疗机构康复。目前,已将9个专业、31个常见病种列入分级诊疗范围,初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今年以来,全市基层医疗机构首诊率达到91%,同比增长12.3%,医共体内双向转诊230余例。
  四是统一质控管理,提高就医便捷性与时效性。积极推进医共体“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心电、病理、消毒供应、远程会诊”6个临床业务中心建设,业务中心建成后,各中心在医共体内检验检查结果互认,远程会诊相互协作,各类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将有效提高基层患者就医的便捷性与时效性。目前,市人民医院与xx卫生院、市中医院与xx卫生院已率先完成了6个临床业务中心的建设,两处医共体共开展远程会诊56例,县级医院为基层医院出具影像、心电及病理诊断报告520多例。同时,根据成员单位区域重点、多发疾病的诊疗需求,由县级医疗机构承担医共体成员单位重点学科建设,市人民医院在xx分院设立了普外科,市中医院在龙山分院设立了内分泌、妇科、理疗科,两处县级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的门诊量分别呈现10%左右的下降和上升。
  五是统一药械采购管理,全面推行“两票制”。由医共体带头医院对成员单位的药品、耗材需求进行汇总,并与供货商进行谈判,严把药品入库关和付款关。调整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非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政策,延伸处方药品由市级医院统一采购,成员单位网上采购药品不能满足需求的,带头医院负责采购并分发至成员单位,充分保证了基层用药需求和上下级医院用药衔接。全面推行“两票制”,进一步降低药价虚高,减轻患者负担。
  六是统一医疗服务,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和中医药服务共同体机制。依托医共体,成立“1+1+x”模式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共96个。为签约居民提供个性化隐私保护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各基层医疗机构均设置了家庭医生工作室和健康驿站,医共体专家定期到家庭医生工作室坐诊。二级医院组建的市级签约服务总队,指导乡镇卫生院开展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预约工作机制,群众可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预约就诊,并为有需求的基层签约服务对象优先提供上级医院的转诊服务,同时把居民在本院门诊和住院诊疗信息及时交流给患者签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于下转病人,根据病情和上级医疗机构医嘱按规定开具处方。市财政足额落实人均130元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费,个人付费部分财政也给予支付,共计投入近900万元。目前,我市2.0版家庭医生签约8.5万人,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贫困老年人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签约覆盖率100%。签约居民满意度达到80%以上。将不低于10%的医共体内二级公立医院专家号、预约挂号、床位等资源预留家庭医生团队使用。在此基础上,立足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市优势,投资420余万元建设了14处国医堂,新引进中医治疗设备210余台(套),通过选派高年资医师、定期对各乡镇卫生院的临床骨干及乡村医生培训,向他们传授简单、方便、灵验、廉价的中医适宜技术,基层中医药技术治疗率达到30%以上;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健康管理,确立了省级基层医疗机构完成中医特色技术挖掘提升项目,满足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二、建立“四项机制”,医共体运行规范有序
  一是建立了稳定的财政保障机制。市财政在保证原有补助资金不变的前提下,在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信息化提升、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累计增加600多万元资金投入,为医共体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是建立了“医保患”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在医保政策方面,实施“区域医疗包干、超支分担、结余奖励”的医保资金激励约束机制。发挥利益的调控作用,提高医共体各医疗机构的自主管理意识,即居民医疗保险对未纳入医共体管理的民营医院按2017年发生额合理确定计划额度,年终不再进行追加和弹性结算,扣去民营医院额度后剩余部分按医共体辖区人口筹资额的95%分配给医共体。医共体内大力推广临床路径管理及按病种付费工作机制,目前全市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达到102个,按病种付费病种数达到120个,覆盖所有医疗机构。建立了医共体医保使用考核制度,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级次,考核结果为优秀的,结余部分按95%奖励,良好的按80%奖励,合格的按70%奖励,不合格的不奖励。此举有效遏制了过度医疗现象,降低了患者费用,节约了医保资金,实现了医疗、医保、患者三方利益的相容。
  三是建立了严控医疗费用机制。制定了《xx市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实施方案》《xx市过度医疗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在合理用药水平、临床路径管理、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强化医院成本核算等方面用实功、求实效,坚决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今年以来,全市总体医疗费用增幅为9.12%,控制在上级要求的10%以内。
  四是建立了医共体考核考评机制。围绕政策制定、组织实施、效果评价等内容,以外部评价和自评为考核的主要方式,以核心指标和客观证据为考核的主要依据,通过“核查数据、查阅资料、电话核查、群众走访”等形式,倒逼两处医共体有效进行资源配置,最大限度提升群众满意度。
  三、实现“三降三升”,医共体建设成效显著
  通过进行医共体建设,海阳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呈现出控制指标下降、创优指标上升的良好态势。
  一方面,控制指标有效压减,实现“三降”。一是病人向上转诊率明显下降。2018年上半年基层卫生院向上转诊206例,比同期降低8.7%。二是医保资金使用率下降。医共体运行以来,较去年同期相比,医保资金使用率下降16.7%。“医、保、患”的良性互动运行,促使医疗机构从“要我控费”转变为“我要控费”,有效节约了医保资金。三是群众就医费用增幅明显下降。医改监测指标中,医疗费用增幅9.12%(低于10%)、药占比29.86(低于30%)、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为19.02元(少于20元)、门急诊及住院次均费用增幅均低于2017年增幅。
  另一方面,创优指标稳步提高,实现“三升”。一是基层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医共体建设工作的逐步深入,基层医疗机构在承担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的同时,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疾病救治范围不断扩大,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生存压力明显降低。二是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收入不断提升。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保障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运行。医共体牵头单位以服务业绩为指导,制定了科学的内部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切实增强了发展内动力,发挥了应有的带头作用,实现了业务能力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公立医院医务性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37.79%(达到35%以上)。与去年同期相比,医务人员收入平均增长10.2%。三是群众健康观念不断提升。医共体的建设,使得医院由“以病人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使群众进一步体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重要性。尤其是科教与健康指导中心的建立,使得群众“防病”意识不断增强,在全市形成了医患共建的大健康格局。
  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带镇连村”辐射作用,提升镇卫生院的诊疗水平和首诊效益,村级卫生室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建立联系更加紧密、功能更加完善的医共体,推动全市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真正构建起大健康格局,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健康保障。<\/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