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该文章免费阅读,以下是该文章的全部内容:<\/span><\/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中学时代,曾经机械的记忆背诵过《论语》。后来,受大学时期国学鉴赏课和傅佩荣先生讲座的影响,慢慢对《论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熟读学习后,我的政治思想、人生观、教育学习理念有了很大的改变。近几年,按照书中“学而时习”的思想要求,反复学习了几遍,对这本国学经典又有了新理解、新认识、新体会,结合近期工作、学习、生活,对书中所讲的“仁”“志”“愿”谈一些理解。
  一、心怀“仁”,止于至善。仁,是《论语》全书的中心思想,是孔子道德观的完美诠释,后来也发展成为孟子的政治主张。书中也有多位孔子的弟子问仁,其中颜渊最具有代表性,颜渊是孔子最好的学生,而“仁”又是孔子思想的核心,那么对“仁”的解释也应该是孔子思想的精华。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即约束克制自己,言行符合于礼,这就便是“仁”了。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揭示了人与人交往最简单的原则。现在社会高节奏、快频率、大压力的生活会让人的心情沉重,有时温暖的阳光也会觉得刺眼,人与人的关系也变的十分微妙,心中最原始、最真实、最美好的感情也被社会一点点掩盖,对“仁”的思考与追求也在一点点的消失,忘记了本性善良与“仁”心。通过对《论语》的学习,我应当把其中的思想用在自己的身上,修身立世,宽以待人,用温暖的心对每个人。
  二、心怀“志”,拼搏不止。孔子问他两个贤能弟子颜渊和子路的志向,子路说:“希望可以把车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就算这些东西都破旧了也没有什么遗憾。”子路的志向是能普济天下,体现其大度;颜渊回答:“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劳。”这是非常可贵的,道出颜渊脚踏实地的志向,体现其沉稳;最后,孔子也说了自己志向:“使年老的人们得到安康舒适,使朋友们互相得到信任,使年轻人得到关怀养护。”孔子希望天下人们安居乐业,体现其仁德。深入学习过后,我应该见贤思齐,认清自己,把自己最想要的,最希望得到的作为志向,并为实现志向而拼搏不止。
  三、心怀“愿”,与善同行。我心中的愿,其中一部分也可以说是孔子的怨。孔子的一生可以算上十分不幸,3岁丧父、17岁丧母、67岁丧妻、70岁丧子,但在《论语》中没有一句抱怨他的人生,倒是在苦学修身方面,却有抱怨。“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孔子抱怨没有人向他那样通过学习平常的知识,理解其中的哲理,获得人生的真谛,因此抱怨着说到只有天了解他。这是孔子的抱怨,也是他的希望,愿人人可以常学习、常思考、常作为。在现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要远远超过春秋时期,但是我们依然要学习《论语》。我也希望自己通过阅读、思考、理解、学习儒家的思维方法,净化内心,与善同行。<\/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