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该文章免费阅读,以下是该文章的全部内容:<\/span><\/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同志们:
  在举国上下依然沉浸在庆祝祖国70华诞的欢庆氛围中,按照主题教育有关工作安排,今天我以“守初心担使命,做新时代忠诚干净担当的组工干部”为题,重点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与大家交流,同大家共勉。
  10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把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巩固好、发展好,继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总书记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如洪钟大吕,振聋发聩、催人奋进。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组工干部作为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更要牢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字箴言,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严实的作风,努力拼搏、担当作为,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组织工作高质量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
  一、组工干部的初心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作为组工干部,唯有在回望来路中找寻初心,不断涵养为民的情怀、汲取信仰的力量,才能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
  组织部门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全面贯彻党的政治路线、全面服务党的伟大事业的奋斗史。无论在可歌可泣的革命年代、如火如荼的建设时期,还是在热火朝天的改革实践征程中,组织部门和一代又一代组工干部始终能够服务和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风雨兼程、接续奋斗。下面,我们重点回顾一下“全球最大HR部门”——中央组织部的历史沿革。
  有人将中组部比作全球最大的HR部门(人力资源部),管理着全国9000多万党员、大约60万党政领导干部。虽然可以这样比喻,但中组部工作的复杂性,显然是任何跨国公司的HR都无法想象的。
  中组部办公大楼坐落在离中南海不足一公里的北京西长安街南侧,大楼坐北朝南,与东西两侧的配楼、南侧的门楼合围成一座三合院式的封闭院落。院内的中央绿地、东西两侧的下沉式庭院以及周边宽阔的绿化带,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氛围。为了烘托这种宁静,建筑师甚至在南门楼顶部设计了一个在北方很少见的屋顶花园。整组建筑,与西长安街对面繁华、喧嚣的西单商圈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办公楼不挂任何招牌,办公电话没有列入公开的电话簿,从楼里打出的电话不显示来电号码,只有一连串的零……
  我们现在看到的中组部既“神秘”又“不神秘”,“神秘”是因为一般情况下我们进不去,“不神秘”是因为我们都是组工干部,在中组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对组织工作有着天然的亲近感。那么,历史上的中组部是什么样的?怎样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下面,我们沿着历史的脉络一探究竟。
  1.党的创建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1921年-1927年)
  中共一大至三大并未设立中央组织部。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由于当时全党只有50余名党员,5个地方党组织,大会决定暂不成立党的中央委员会,先组成中央局负责领导全党的工作。大会选举陈独秀、李达、张国焘3人组成中央局,其中张国焘为组织主任,负责组织工作。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了我党的第一部《党章》,选举陈独秀等5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但并未规定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工作部门,仍由张国焘负责党的组织工作。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制定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选举产生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由陈独秀任委员长,毛泽东为秘书,罗章龙为会计,加上蔡和森、谭平山,共5人组成中央局。《组织法》第三条规定,“秘书员〔负〕本党内外文书及通信及开会记录之责任,并管理本党文件。”“会计在中央督察之下,管理本党财政行政,并对于各区各地方及本党一切机关之财政行政负责。”由此可见,当时党的组织工作分别由秘书和会计分担,仍然没有成立专门部门负责。
  1924年5月,中共四届扩大执委会通过的《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决议案》提出,“中央及区亦分设宣传、组织、工农等部分担责任”“秘书兼组织部,组织部下另有‘统计分配’及‘交通’的职务”,这是党中央最早也是第一次明确决定设立中央组织部,由中共中央局委员、秘书毛泽东兼任中央组织部第一任部长。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组织问题决议称,“组织问题为吾党生存和发展之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新的中央须特别注意设立一有力的中央组织部,实际上真能指导地方之党的组织。”毛泽东本来是当时主管中央组织部最合适的人选,由于1924年12月因病回到长沙,未再当选中选执行委员。四届一中全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总书记,并兼任中央组织部主任(当时又改称为主任)。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五中一中全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陈独秀为总书记,张国焘兼任中央组织部部长。
  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1937年)
  1927年11月9日至11日,中央临时政治局在上海召开扩大会议,本着“常委集权”的原则,对中央机构进行改组,决定取消中央组织部、宣传部、军事部、妇女部和农民运动委员会,在中央常委之下设中央组织局,其下设组织科、宣传科、军事科等,组织局主任先后由罗亦农、周恩来担任。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大会通过的党章第四次修正案规定“中央委员会按照各种工作需要设立各部或各委员会,例如组织部、宣传鼓动部、职工运动委员会、妇女运动委员会、农民运动委员会等,中央委员会指定各部或各委员会主任,这些主任应尽可能地由中央委员会委员担任”,由中央常务委员会秘书长周恩来兼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在周恩来主持中央组织部工作期间,中央组织部的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内部机构设置科学合理规范、任务与职权明确执行,逐步成为中央机关中最重要、工作效能较强的工作部门。因此,有学者认为周恩来是中央组织部和中央组织部工作的实际奠基人。
  此后,康生、李竹声、陈铁铮(孔原)、任弼时、陈云、李维汉、博古(秦邦宪)等先后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
  3.抗日战争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7年-1949年)
  1937年12月9日至14日,为了听取共产国际的指示和总结党的工作,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对中央及中央局机构设置作了具体决定,其中陈云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富春任副部长(1941年8月不再兼任)。
  1941年10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并通过,“中央组织部的业务范围的规定,其任务是:调查研究党内干部的状况,熟悉、管理、配备、培养、提拔干部,调查研究党周围的非党干部及研究对非党干部的政策,指导与检查全党执行中央对于党内党外的干部政策;其职权:发出指导性的文件、电报,经中央同意派遣相当于省委及区委委员以上的干部,统一管理中央与各地党部的干部调剂,总政治部在干部工作的政策原则上接受中央组织部之领导”。当时中央组织部内部机构大致分为秘书处、组织科、干部科、地方科、行政处等。
  1943年3月20日,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作出《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设立中央组织委员会,统一管理中央组织部、中央党务委员会、统战部、民运委员会、中央研究局、海外工作委员会等机构,刘少奇任书记,康生任副书记,杨尚昆任秘书。1944年3月5日,中央决定陈云任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彭真代理中央组织部部长。
  1945年9月,中央决定彭真赴东北工作,安子文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兼干部处处长,主持中央组织部的日常工作。1946年11月,中央调饶漱石任中央副秘书长兼中央组织部部长,但饶漱石并未到职,中央组织部仍由安子文主持工作。1948年5月15日,中央决定由彭真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1949年3月25日,中央组织部随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北平。
  4.新中国成立70年组织工作成就(1949年-2019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基础不断夯实,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勇于自我革命,净化政治生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动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
  70年来,我们党始终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头脑。早在建国初期,党中央就印发《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要求全党极大地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改革开放后,先后组织开展了“三讲”教育、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部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及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有力地促进了全党思想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党员干部主观世界改造。
  70年来,我们党坚持从党和人民的事业需要出发选干部、建队伍、强班子,以正确的组织路线保证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实现。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党对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权和对重要干部的管理权,确保党和国家的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好干部二十字标准以及“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等要求。中央先后修订《干部任用条例》《公务员法》等基本规章,出台《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不断拓宽视野和渠道,精准科学选人用人,深入推进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体系”建设,使干部工作各项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7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人才作为党最重要的执政资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建国初期,党中央召开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之后我国广大知识分子发扬爱国奉献精神,在生产科研条件极其简陋情况下,产生了“两弹一星”、核潜艇、人工合成胰岛素、强优势杂交水稻等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科研成果。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后,我国科技事业和人才事业迎来“春天”。我们党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启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人才发展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我们着眼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进重大人才工程,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70年来,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随着国家建设和改革进程不断发展壮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的建设,印发党支部工作条例、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召开农村、城市、国有企业、社会组织党建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普遍开展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不断增强、组织力持续提升。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引导广大党员做到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2018年底,全国党员9059.4万名,基层党组织461万个,分别为1949年的20倍、23.6倍。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彰显,涌现出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廖俊波、罗阳、张富清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
  二、组工干部的使命是什么?
  “使命”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使者所奉命令,也就是任务。那么,组工干部的任务是什么?我想,应该从党的组织路线中去寻找答案。因为,党的组织路线是党根据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规定的关于组织工作的根本方针和准则。只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想明白了,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下面,通过重温党的组织路线历史发展进程,共同领悟属于我们的使命担当。
  1.在革命岁月的洗礼中逐步产生
  1928年召开的党的六大,党中央第一次提出了“组织路线”的概念。之后,当时中央领导权落到一些不懂中国国情、却得到共产国际信任的“左”倾教条主义者(王明、博古等)手中,他们把抱有不同意见的干部看作“机会主义者”,开展“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
  1935年1月,在长征途中,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1937年11月,王明从苏联回国。由于没有正确的思想方法作为指导,7年前还是“左”倾错误代表的王明,陡然转为右倾错误的代表,他要求共产党要一切服从国民党领导,同时不断挑战毛泽东和中央的权威。1938年9月14日,从苏联回来的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共产国际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的工作,指出在中共中央内部应支持毛泽东的领导地位。15天后,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召开。正是在这次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的著名论断,并且提出了领导干部的标准是“才德兼备”,干部路线是“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这些论断和论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确的组织路线已经确立。
  2.在建设年代的探索中曲折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干部要学会建设、管理城市,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生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工作来开展。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了在中国特殊的国情基础上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又红又专”成为组织路线的代表性词汇,要求干部既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又要尽快由各项建设事业的外行变成内行;要求知识分子既要改造政治思想,又要搞好专业研究。
  1960年代,国际环境日趋紧张,中苏矛盾升级。1964年,毛泽东从防止“出赫鲁晓夫”的角度出发,提出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由于对形势估计过于严重,党的组织路线也随着发生严重偏差,直至发生“文化大革命”,组织路线也遭到践踏。
  3.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与时俱进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历史任务。然而,当时干部队伍普遍存在“老化”问题,而且相当多的干部缺乏经济管理知识,这种状况与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严重不相适应。邓小平在1979年7月就提出“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的论断。1979年9月5日至10月7日,中央组织部召开了全国组织工作座谈会,会议确定党在新时期的组织路线主要内容是,使党的组织工作、干部工作促进并确保四个现代化的实现。根据这一组织路线,组织部门的每项工作,都要从有利于经济建设出发,从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出发,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这个主心骨。1980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召开,邓小平在讲话中第一次完整提出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并把实现干部队伍“四化”提到了关乎党和国家命运的高度。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干部队伍“四化”方针首次被写入中央全会文件,后又写入十二大党章。1990年代至21世纪初,我们党依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着眼完成党的历史任务,对干部工作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
  4.在四个伟大的实践中守正创新
  2018年7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创造性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这是对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历史性、开创性贡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总结和升华了我们党以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成功实践,完善和拓展了我们党的“路线体系”,标定了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价值取向、目标方向、实践指向,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这一表述以“一个全面贯彻”为根本指针,以“两个坚持”为目标导向,突出一条根本原则,明确三个基本点,形成了内容完整、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
  作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坚定践行者,我们要从以下几个当面,充分认识它的科学内涵,准备把握实现组织工作高质量的实践要求。
  ①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提高组织工作质量的指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深刻回答了一系列事关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是做好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纲领、旗帜和灵魂。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要在深学细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上下功夫,要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真正弄清楚抓什么、怎么抓、怎么抓好这些关键问题。
  ②严密的组织体系,是提高组织工作质量的重点。组织严密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鲜明特质。【战争年代,靠着铁一样巩固的组织体系,党中央、毛主席通过电台就能决胜千里之外,“滴答滴答”的电报声化成千军万马的一致行动,这就是党中央定于一尊的权威。汶川地震发生后,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党旗高高飘扬,亿万民众守望相助,举国一心共克时艰,这就是党的坚强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一声令下,全国上下立即响应,亿万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向贫困宣战,百万党员干部奔赴基层一线。】这就是党的组织动员优势。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凝聚起强大力量,是源自组织起来的一个个支部、一名名党员,源自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都能恪守“四个服从”。
  ③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爱国奉献的优秀人才,是提高组织工作质量的关键。对干部来说,关键词是“忠诚、干净、担当”。忠诚,就是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共产党人的忠诚,是对党的信仰的忠诚、对党的核心的忠诚、对党组织的忠诚、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必须绝对、纯粹,见诸行动。【焦裕禄同志患肝癌后仍坚持工作,疼痛来袭时,就用茶缸顶住腹部,最后藤椅被顶出一个窟窿,这没有坚定的信仰来支撑是做不到的。】干净,不仅是手脚干净,还要心灵干净;只有心灵干净,手脚才能干净。干部只有干净,说话才有底气,干事才能硬气,群众才能服气,党组织才能有充盈的正气,地方才能有良好的风气。担当,就是要主动担责担难担险,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对人才来说,关键词是“爱国、奉献”。爱国,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奋斗的行动。【青海原子城,诞生了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第一枚氢弹。新中国成立后,数千名科学家、知识分子、留学生响应党的召唤,扎根荒漠、隐姓埋名、默默工作。有的新婚夫妇分别后没有见过面,直到几十年后的庆功表彰会上相遇时,才知道两个人在同一个单位工作。】说到奉献,焦裕禄同志早已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矢志“拼上老命大干一场”,为党和人民奉献了一切,留下了千顷澄碧,既是党员干部的标杆,也是人才的标杆。
  ④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是检验组织工作高质量的标尺。北宋政治家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表明,德是第一位的,是引领的、管总的。看那些贪官的忏悔录,哪一个不是先在德上失守的?干部的德是具体的,新时代考察党员干部的德,主要是政德,看是不是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只有把住了德这个关口,才能使选出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
  三、新时代的组工干部怎么做?
  新时代,新气象,组工干部要以新担当新作为践行初心使命,做到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持续擦亮模范部门的“金字招牌”。
  (一)对党忠诚,在讲政治中践行初心使命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忠诚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被看作是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位列“八德”之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组工干部来说,第一位的是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绝对忠诚是忠诚的最高境界,是全心全意的忠诚,是言行一致的忠诚,是始终如一的忠诚,是无怨无悔的忠诚。组织工作是政治工作,组织部门是政治机关,我们组工干部仅有一般性的忠诚是不够的,必须做到绝对忠诚。
  一是对党的组织绝对忠诚。对党的组织忠诚不忠诚,根本的是要看言行是否一致、表里是否如一,有没有阳奉阴违的现象。党章明确要求党员必须坚决“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早在1937年,毛泽东就把革命队伍中出现的“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的腐朽庸俗作风作为自由主义的一种表现,给予严厉批评。】98年来,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成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根本在于每一名共产党人至死不渝忠于党的组织。组织部门是抓党建的具体职能部门,客观上要求组工干部要比普通党员有更强的组织观念。我们要带头强化组织意识、组织观念,时刻想到自己是组织的一员,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组织,坚决听从组织安排,不跟组织讨价还价,不对组织阳奉阴违,凡是组织作出的决定坚决执行,凡是组织布置的任务不折不扣完成。
  二是对党的信仰绝对忠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持思想纯洁,最重要的是保持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因为有了崇高的信仰,共产党人才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引领中华民族,从百年沉沦奔向民族复兴。【抗日战争时期,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抱着“割掉皮肉还有筋,打断骨头还有心,哪怕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的坚定信仰,穿过国民党设置的一道道封锁线,奔向他们心中的圣地延安。有个叫梵城的广东青年路上不幸病倒。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然执着地把头朝着延安的方向,双手抠进黄土,艰难地向前爬行了28米,才停止了自己的生命。】作为组工干部,我们要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补足精神之“钙”、点亮心灵之“灯”、铸就信念之“魂”,始终不渝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做到风吹浪打不动摇、海枯石烂不变心,真正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打牢对党绝对忠诚的思想根基。
  三是对党的理论绝对忠诚。纵观历史,党的理论始终能够指导我们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带领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当前,置身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深深感到,每当实践中遇到困难时、当工作打不开局面时、当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都能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找到方向、找到答案、找到勇气,这就是党的理论的力量。身为组工干部必须坚持忠诚于党的理论,要扎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党的最新理论,要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自觉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懂弄通做实,做到学而信、学而思、学而用、学而行,真正用新理论、新知识提升水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无私正派,在重公道中践行初心使命
  公道正派是组织工作的鲜明特质,更是组工干部的宝贵操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组织部门改进作风,最核心的是坚持公道正派。大家看组织部,主要看这一条。”对于组工干部来讲,只有秉持一颗公心,把公道正派作为立身之本、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自己才有底气,党委才能放心,推荐选拔出来的干部才会让人服气。
  一要唯才是举,公平待人。“士有公天下之心,然后能举天下之贤。”公道来自无私,无私才能正派。【湖北省武汉市委原常委、组织部长杨汉军,生前常说,“组工干部站起来是送人的梯,躺下来是渡人的桥,要始终公道正派”,“不论年龄、学历、资历,只要能干事、干成事,这样的干部就要用到实职岗位。”后来有300多名干部经遴选进入“储备库”,安排到长江新城、“四水共治”等急难险重任务一线。】在组织部门工作,是组织上莫大的信任,也是莫大的考验。我们在对待干部时绝对不能把组织信任当做儿戏,心中天平不正,掺杂个人好恶,区别待人,而是必须摆脱关系、利益和成见的羁绊公平待人。只有这样,才能让好干部有全身谋事之心,而无侧身谋事之虞。
  二要知人善任,公正识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优缺点,我们不能凭个人喜好来评判一个人。清代思想家魏源说过,“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我们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干部,运用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知事识人,既把功夫下在平时,全方位、多渠道了解干部,又注重了解干部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处理复杂问题、应对重大考验中的表现;既在小事上察德辨才,更在大事上看德识才,真正公平客观地把干部识别准、评价准。
  三要任人唯贤,公道用人。由于组织工作的特殊性,特别是在选人用人时,组工干部会面临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这个时候,敢不敢坚持公道正派,是一个组工干部党性和组织纪律性的体现。【“全国优秀组工干部”王彦生,担任县区委组织部长11年间,视组织纪律为铁律,原则问题毫不让步。一位对他有知遇之恩的老领导找他为亲戚办理转干手续,因为不符合有关规定,他婉言拒绝。还有一名干部,为提拔托数位领导说情,打了2年“公关战”,毫无所获后暗示王彦生“留条后路”,王彦生拍案而起说:“组织原则不是任意交换的筹码!”】在选人用人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保持气节、树立正气,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都要做到公道正派地用人,用公道正派的人。要按照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人用人要求,着眼新时代平桥高质量发展的事业需要选干部,真正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让政治强、作风实、不张扬的干部挑重担。
  (三)立足专业,在业务精中践行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组织工作是一门科学,专业性很强,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专业精神才能胜任。”新时代组工干部要把专心作为成事之要,专心学习、专心思考,以专注的精神状态、过硬的专业本领投入到组织工作各项任务中。
  一要在涵养专业精神上下功夫。2013年习总书记访问俄罗斯等四国时,有记者问他履新以来的任职感受。习总书记回答说“我是累并快乐着”。“累”反映了一种对工作的极端负责,“快乐着”则反映了付出之后的精神满足。我们应该看到,绝大多数组工干部都兢兢业业“累并快乐着”,但仍有极少数组工干部缺乏安心工作的定力。做好新时代的组织工作,要始终坚信“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的哲理,树牢“精品”意识,崇尚“绣花”功夫,练就“专注”定力,对所从事工作的每一个节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认真用心去思考、用心去谋划、用心去推动、用心去落实,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才能最终成为组织工作的“大国工匠”。
  二要在锤炼专业作风上下功夫。“打铁还需自身硬”,组工干部必须锤炼过硬的专业作风,形成敢担当、善作为的良好风尚。【“全国优秀组工干部”、内蒙古兴和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卢玉宝,从事基层组织工作10年,始终勤奋敬业、忘我拼搏,宁可透支身体,也不让工作欠账,身患重度高血压4年没有请过一天假,去世前连续工作了近16个小时,为组织工作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作风建设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要坚决拿出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从形式主义的惯性思维、官僚主义的不良作风中跳出来,以钉钉子精神抓实抓细抓好各项工作,努力用组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党员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要在提升专业能力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组工干部要有‘瞻山识璞、临川知珠’的识人慧眼,要有劝君参透短长理,自有人才涌似云’的用人之道,要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爱才之心”。组工干部要做到本领高强,就要把心思放在钻研业务上,以专业眼光看事物、从专业角度想问题、用专业本领抓工作,争做组织工作的行家里手。我们要把提升专业能力摆上重要位置,工作需要什么就多学什么,哪些紧迫就先学哪些,自身缺什么就抓紧补什么,认真钻研组工业务,针对组织工作热点难点问题多学习、多思考、多研究,多出一些务实创新的“金点子”,以过硬的能力素质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四)严守纪律,在作风好中践行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考验”。讲规矩守纪律,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格。“清正廉洁作表率”是这次主题教育的目标任务之一,组工干部是培养选拔“忠诚干净担当”干部的干部,就要成为表率中的表率。
  一是要严守原则。敢于坚持原则是为政之德的基本要求。组织部门作为政治机关,是原则性、政策性很强的部门,组工干部敢不敢坚持原则,直接关系选人用人风气的好坏。【曾经轰动全国的“湖南衡阳拉票贿选案”,共有56名当选的省人大代表存在送钱拉票行为,涉案金额1.1亿余元。现在看来,这里面固然有地方主要领导——“老好人”童名谦的领导责任,但组织部门作为选举工作的具体组织者、直接参与者,如果在人选把关、会议组织、大会选举中,能够坚持原则、严格监督,此案也许可以及时纠正、得以避免。】组工干部主要是做“人”的工作,不能没有感情,但讲感情必须以讲原则为前提,不能当“老好人”,不能怕得罪人,尤其是不能徇私情。我们要把坚持原则放在突出的位置,牢固树立“不敢坚持原则就不配做组工干部”的理念,正确处理好党性与人情、原则与感情的关系,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和政策办事,做到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始终保持一身浩然正气。
  二是要严守定力。定力,是定心、定神、定言、定行的意志品质和气魄境界,是一名党员干部判断力、决策力、执行力、约束力的综合体现。组织部门不是保险箱、无菌室,组工干部由于职责特殊,社会关注度高、干部关注度高,面对的风险挑战很多,如果没有定力,在大是大非前人云亦云、盲目跟风,在灯红酒绿前随波逐流、腐化沉沦,便会迷失自我,被一些居心叵测之人腐蚀拉拢,成为他人的谋利工具,甚至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教唆蛊惑,在政治上犯下严重错误。为此,必须时刻高度警觉、保持清醒头脑,将锤炼铁的定力作为人生必修课,着力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顽强意志,在大是大非和人情物欲前始终站稳立场、态度鲜明,做到不为外界所扰、不为杂音所惑、不为暗流所动、不为利欲所俘。
  三是要严守纪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纪律建设是治本之策。”我们党作为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历来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清朝北洋水师装备精良,名列世界第七、亚洲第一,但在甲午一战中却大败于日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纪律涣散,士兵贪图享受,无心打仗。】“不矜细行,终累大德。”组工干部手中或多或少都握有一定的权力,一旦失去纪律的约束,权力就会像脱缰的野马、失控的洪水,给个人和事业造成严重的伤害。每一名组工干部都要心存敬畏、戒除侥幸,切实增强纪律意识,坚持慎独慎微、严格自律,堵漏洞于微末、止“违纪”于初始,不越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
  同志们,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我们有幸赶上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一定要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早立志、立大志、立恒志,把个人志向与党的事业、国家兴旺、民族未来和人民幸福结合起来,拿出敢当“出头鸟”的勇气和魄力,不怕误解、敢“穿小鞋”,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气魄真抓实干,努力在和谐幸福美丽新xx建设中书写灿烂的组工答卷。<\/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