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该文章免费阅读,以下是该文章的全部内容:<\/span><\/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一、第一书记做什么
  根据第一书记“五项职责”要求,第一书记要围绕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发展集体经济、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几个方面开展工作。我认为,建强基础组织是核心,推动精准扶贫是重点,提升治理水平是难点。
  这里有不少是新轮换的第一书记,我认为要先做好下面两个基础。
  (一)要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融入基层。到任之初,心理上的排斥,认识上的迷茫,甚至认为“第一书记”只是挂个职,走形式,搞过场,但随着各级要求愈发严格,工作开展逐渐深入,尤其是面对xx村当时全村无一寸水泥路,群众生产生活严重不便的薄弱基础条件,面对见面会上群众对我的期盼,我那时便下定决心,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帮扶工作。我认为要尽快适应两大转变,一是工作职务的转变。我们在单位大都是工作人员或办事员,为领导服务,起参谋助手作用。在农村,就是村支部第一责任人,是两委班子的班长,要起领导决策作用。二是生活条件的转变。主要指“吃”和“住”。“吃”,不能天天在老百姓、干部家吃,得靠自己煮。“住”,有的可能住农民家,有的可能住村委会,都与家里条件相差甚远,所以我觉要融入基层,就要能忍受孤单,耐住寂寞,承受清苦。
  (二)要尽快熟悉当地情况,了解基层。“驻村”就是既要真正住下去,又要防止“住村”,天天呆在村委会无所事事也不行,我驻村后第一道课题就是调研,调研当地的产业习惯、民风民俗、资源优势、外出务工人员、人际关系等情况。加强对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户等特殊困难群体走访,掌握家庭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既是上级考核验收的要求,也是做好农村工作的需要,只有在真正经历了反复入户走访后,xx村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名字,贫困户、低保户不再是一个个冰冷名称和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家庭和背后的故事。
  2016年以前,村内除几户砖混房屋,其余均为土坯房。没有一寸水泥路,山高坡陡,泥路难行,遇上下大雨涨河水,大部分群众出行都成问题。群众吃水要漫山寻找水源,遇到干旱天气“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吃饭全靠天,几户没有什么致富产业。为了生存,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只有老幼留守,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
  我驻村后第二道课题就是学习,利用下雨天和业余休息时间,重点学习农业、农村各项政策和农业科技知识、法律法规等。除了学习书本上的外,还要读无字之书,向他人学,向实践学。向他人学就是“上下左右”都要学。“上”指乡镇领导,他们的农村经验很丰富,值得学习的东西很多。“下”指农民,农民中能人很多,向他们能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左右”指村干部、其他优秀“第一书记”,他们天天和农民打交道,基层经验最丰富。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农村工作的各项知识,才能更好地开展农村工作。
  以前都说办事难,找人难,现在就是要让群众好办事
  一是加强基层党建,提升治理水平。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党员年龄大,党员活动开展困难,班子活力不够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影响了村两委为民办事效率、治理管理水平提升。现在部分群众存在仇视干部、不信任干部现象,认为村干部一切工作开展都是为己谋利,都是以权谋私,当然,这和部分群众思想观念守旧,受不正当媒体言论影响有一定关系,但我认为,更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干部身上,基层党组织是凝聚人心,商量议事的中心,由于部分村干部不愿作为,阵地闲置、活动虚设、决定议事走过场,政策宣讲不到位,项目公示不及时,走访群众不经常,逐渐与群众出现隔阂,加之官本位思想影响,面对群众高高在上,逐步失去了群众的信任,管理出现真空化,基层治理便无从下手。
  结合我的做法我认为要加强组织建设,一要维护好班子团结,现在的村干部工作量大但报酬很少,部分村干部家庭生活还十分困难,我们应该多关心,哪怕是说几句温暖的话,向上级反映他们的情况,他们都会感激你、拥护你。现在各种政策性保险、都成了村上的硬指标,要纳入年终考核,干不好就要扣工资,当好一个村干部不容易,让村干部知道你在理解他、关心他,他反过来也会尊重你、支持你,你的想法和主张也会变为村干部的自觉行动而付之实施;二要强化制度建设,协助建立健全“两委”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值班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严格落实“一事一议”和党务、村务公开及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三要强化支部建设,坚持“三会一课”,推动“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常态化,组织村组干部外出学习考察,转变观念,开拓眼界。与派出单位党支部成立结对帮扶共建,实现资源共享,帮扶共进良好态势;四要抓好阵地建设,2018年,我们对阵地进行升级改造,配套达标文化室、卫生室160平方米,建文化广场1000平米,配套健身设施、宣传栏、文化走廊等,服务群众的能力明显增强;五要加强队伍建设,先后发展后备干部xx名、入党积极分子xx名,预备党员转正xx名,改选年轻组干部xx名。鼓励贫困党员发展产业并带领群众致富,2018年被评为全区十佳脱贫示范户,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正逐步显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转变民风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通过农民夜校、走访交流以及开展评先树优活动,对致富能手、脱贫典型、孝顺父母、和睦邻里的农户进行表彰,先进带后进,潜移默化地改变群众习惯。现在在支部带领下,大家一起修复水毁道路,解决人饮水池,打扫环境卫生,村民自己管理自己的意识越来越强。
  驻村三年,想真正的为群众办点实事,办点好事。
  二是为民办事服务,改善生活条件。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面对“出行难、住房难、饮水难、增收难”现状,我与乡村干部和帮扶单位一道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合力攻坚啃下这四个‘硬骨头’。建新村,群众大都不积极,我们组织每个组的群众代表到xx、xx参观,让老百姓用最直观的感受来转变封闭落后的思想。要整治人居环境,拆除破旧圈舍,为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年近退休的驻村工作队员xxx“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甚至晚上住在农户家中做工作;工作再难,我们也要想个办法解决,因为“群众的小事,就是我们自己的大事!”
  七组74岁贫困户xxx,老伴走得早,两个儿子常年在外,一个人住xx村内最高的山上,一般步行上山需要1个小时。老人家虽然年纪大,身体很健硕,从来不等不靠,养殖了6头黄牛,还发展了魔芋和椴木,性格很开朗,喜欢种树,最舍不得的就是这一片大山,十几年来房前屋后柏树、松树等种了百余亩,经济林20余亩,唯一感到困难的就是饮水,刚到访时,他正提着桶沿着崎岖的的羊肠小道到房后山里去取水,现场查看发现,取水点比住房位置低,水管引不过去,水源比较隐蔽,受天气影响较大,供水时间得不到保障。为了彻底解决吃水难题,我联系帮扶干部及乡水务站技术员多次上山勘察设计,从水泵提水到重找水源解决方案换了四次,最终在距离他家3千米山上找到了新的水源,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了水管和水箱,现在,打开龙头就能用上清冽的山泉水,老人家生活越过越有滋味。
  帮扶三年来,在联系县级领导、帮扶单位、乡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xx村累计投入项目资金xxx余万元,实现了水、电、路、网络、广播户户通,安全住房家家有,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呈现了历史巨变。
  脱贫不是数字,是真正的包里有钱,心里有底。
  三是推进精准脱贫,助力群众增收
  xx村土地贫瘠,山高坡陡,无集体经济,无产业支撑,村民增收以外出务工为主。为了找到xx村致富发展之路,我走遍村里的山山水水,请教专家,走访大户,因组、因户、因人精准施策,绘制了以核桃、食用菌、中药材为主的产业规划,全面盘活了xx村的“沉睡资源”和“闲散资源”。
  坚毅的脊梁扛起家庭的重担
  三年来,建成xxx核桃产业园区1个,xxx核桃产业示范带1条,发展核桃xxx亩,品种改良xxx亩;建食用菌产业园xxx个,有食用菌xxx万椴(袋);建成中药材示范点xx处,种植重楼、白芨等中药材xxx余亩。目前,xx村已形成村有支柱产业、户有增收渠道、家有致富‘明白人’的良性局势,助农增收产业正蓬勃发展。
  完成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组建了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与xxxx签订建材代销合同,服务xx境内工程建设项目建材销售。出资搭建食用菌产业园,出租大棚及喷灌设备,每年收取租金xxx元。下一步,我们计划利用商店,开展食用菌、蜂蜜等农产品销售,进一步增加群众和集体收入。
  二、第一书记怎么做
  通过一年驻村帮扶,个人认为要干好第一书记工作,真正融入农村、融入群众,发挥应有作用,达到助力脱贫攻坚的效果就要做到“1234”。
  (一)首先要坚定“一个”信念。第一书记工作是抓党建促脱贫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站在战略全局高度深刻认识第一书记的重要意义,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对标2020年脱贫目标,目前广大农村人口素质参差不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等基本情况仍然存在。与此同时,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要求来看,基层组织活动开展不经常,作用发挥不明显,软弱涣散现象普遍存在,从机关单位选派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势在必行。因此,作为第一书记要切实树立“主人翁”意识,决不能有“镀金”、“过客”等思想,必须持有“既来之,则安之”的良好心态,既要做到“身到”又要做到“心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坚定“不脱贫,不脱钩”的信念。
  (二)其次要处理好“两类”关系。要处理好家庭与工作的关系,第一书记在家可能是孩子、是父母、是丈夫或妻子,驻村工作注定不能照顾家庭,注定与孤寂为伴,难免遭到家人的反对,因此在忙于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关心家庭,获得家人的支持才是更好工作的助推器;要处理好派驻村与选派单位的关系,与村两委既要合理分工又要密切配合,不能因为是上面选派下来的就趾高气昂,高高在上,最终陷入“孤军奋战”,要当好帮扶单位和村的纽带、桥梁。要多向领导汇报,反映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反馈单位指导意见,付诸行动抓好落实。
  (三)然后要切实做到“三用”。
  即用心、用力、用情。一要用心融入,赢得信任。我觉得,要想当好“第一书记”,就得用心学习,当好一个学生。拜农民群众为师,拜党员干部为师,多请教农村工作的方法、经验。要用心交友,与群众打成一片。多与农民群众交流谈心,要用群众熟悉易懂的方言交流,同坐一条板凳,同喝一碗水,用真诚换取村民对你的信任和支持。要用心处事,解决群众困难。对前来反映问题的村民,要思想上重视、态度上随和、言语上委婉、行动上热情,坚决摒弃敷衍、消极的工作作风。一支烟、一杯茶,往往能缓解村民激动的情绪,握握手、拍拍肩,总能争取到村民的最大的理解。承诺村民的事情,必须要做到,对于某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认真思考解决方案,并将进展状况真实的进行反馈,千万不要把村民当“傻子”,采用欺骗,拖延的方式敷衍了事,这样或许能解一时之急,但长此以往,必然无法赢得村民的认可;二要用力帮扶,赢得支持。脱贫攻坚,要扶真贫,真扶贫,关键在“干”。三要用情聚力,赢得尊重。人的感情都是相互的,你敬他一寸,他还你一丈。为百姓干了事实,他自然就会尊重你,工作也就能开展得得心应手。
  (四)最后要特别注意“四防”
  一要防止成为打字员。第一书记要切实发挥作用,不能仅仅局限于帮村里打打字,做做资料,要有“主人翁”意识,主动思考、积极工作;二要防止成员传话筒。第一书记要担负第一责任,不能仅仅作为村、乡、帮扶单位之间的传话筒,要做到村情民意第一清楚,思路办法第一清晰,工作责任第一到位;三要防止成为受气包。要妥善协调村两委关系,有些地方,分帮分派情况严重,我们做事要公平,为人要公正,不能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工作要坚持总览不包揽,要发挥村两委积极性,将他们推往脱贫战场一线,防止自己辛辛苦苦下面做,他们操起手儿上面看。工作要力所能及,注意不帮倒忙,阻碍工作开展,被村组干部看不起;四要防止成为大话精。做事要结合实际,讲原则,不乱表态,不乱发言,对群众的承诺要符合政策,说到就要做到,绝不能失信于民。
  三、第一书记工作启示感悟
  (一)强化班子建设要放在首位
  帮钱帮物,不如帮忙建个支部,基层组织建设不显山,不露水,却能建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只有班子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才能随时随刻带领群众突破困难,发展生产,不断致富,这也是帮扶部门的最终目标。
  (二)加强群众教育也尤为重要
  现在农村信息畅通,广泛接触各类言论,群众思维活跃,普遍存在“有吃有喝不用你,遇到问题就找你,解决不了就告你”的无政府主义、无集体主义状态,因此,在建强基层组织基础上,加强群众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感恩教育又是重中之重。我们要通过“农民夜校”、法制下乡、入户走访等方式将法律、科教、感恩等教育常态化,要通过开展“四好家庭”、“脱贫能手”等评选活动不断巩固教育成果。
  (三)充分发动群众能形成合力
  目前农村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在家发展产业的仅占少数,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构成了农村人口的主力,如何将这只“386199”部队整编入伍,激发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共同参与脱贫攻坚形成合力是值得大家深入研究的学问。五组xxx,两个六七十岁的老人,还患风湿性关节炎,本来是低保兜底户,但他自己说,只要没瘫在床上等吃等喝,就能做点手上活路,靠着一股韧劲,老两口硬是挖出了近100个蜂槽,发展了土蜂32箱,去年仅蜂蜜毛收入就达到15000多元。
  (四)广泛利用资源会事半功倍
  第一书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要充分利用政策优势、部门优势、人际资源优势,积极争取联系领导和帮扶部门支持,认真组织好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和农技员等帮扶力量,共同发力参与脱贫攻坚,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区人大机关正科级干部黄照鹏、杨树华,今年担任工作队队员以来,不顾年迈的身体,与我们一道吃住在村,拄着拐棍上坡下坎,看马路、访农户、问产业,工作干得不亦乐乎,我们亲切地称他们为“正科级的村干部”。正是有了如此多的资源帮助,才让我的脱贫蓝图越绘越清晰,美好愿景不断地在实现。
  “第一书记缩短了时空距离,但心灵的距离不会因为时空距离的缩短自动拉近,只有俯下身子、迈开步子、撸起袖子,才能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用心、用情、用力,真正帮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书写你我无悔的青春!”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