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该文章免费阅读,以下是该文章的全部内容:<\/span><\/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在努力奋斗中积极探索

  从新中国建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阶段进入到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个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第五章至第六章,回顾和总结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对于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交流几点学习心得:
  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充满曲折
  新中国成立后,在胜利完成繁重的社会改革任务和进行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的同时,迅速恢复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1953年下半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一化三改”。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从1953年起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实施后,全国掀起工业化建设高潮,并取得重大成就。在国家工业化起步的同时,社会主义改造也顺利进行。1956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初级农业合作化。到1956年底,全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所有制的改造。对于手工业的合作化,主要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随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社会主义改造尽管也有一些不足,但在这样复杂、困难、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没有引起社会震荡,经济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得到了很大增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创造和了不起的奇迹。
  二、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充满艰辛
  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发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同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其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同年9月,党的八大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提出了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1958年全国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个时候,我国连续3年遭遇较严重的自然灾害,严重的困难使人们一度发热的头脑清醒起来。1960年冬,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且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1966年,正当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之际,“文化大革命”发生了。在整个“文化大革命”十年中,由于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
  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产生具有重大影响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特别是从1956年至1976年的20年间,虽然曾走过弯路,出现过挫折,但仍取得很大成就,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做了重要准备。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使中国这个当时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这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本的制度基础。经过近30年的努力,我国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科学、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卫生、体育等事业取得了重要进步,这些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党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进行的探索,虽然付出很大代价,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启示与借鉴。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与深刻的教训,也努力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形成了一些十分重要的认识,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cs)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