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该文章免费阅读,以下是该文章的全部内容:<\/span><\/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上课之前,我想先和大家交流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从参军入伍以来,总共发了多少工资津贴。在这里,就让我们一起来算一算。(这是各年度兵的工资津贴示意图)义务兵,第一年每个月700元,第二年每个月800元,两年总共是18000元左右;依此类推,下士总共是14万4千元左右,中士总共是21万元左右,上士总共是31万元左右,四级军士长是40万元左右。可以看出我们的工资水平在我们驻地这个地方属于高收入人群,这里还没有将住房公积金、补贴、医疗等算进去,所以说我们的收入是相当可观的,那么为什么有的同志能在服役期间攒下不少积蓄,有的却是两手空空,甚至退伍费都要拿来抵债?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有一名下士10月份消费清单:电话费300元,买衣服和运动鞋1650元,买洗漱用品175元,外出吃饭500元,护肤品315元,超市买零食和饮料450元,买烟400元,其他杂物300元,共消费4090元,而且今年该同志还更换了两部手机和ipad,然而他每月的工资4800,一年下来没有存下一分钱,还向家里要了5000元;我们再看另一位下士的月消费情况,电话费100元,洗漱用品70元,购买书籍和学习资料300元,超市购物150元,报考成人自考800元,其他杂物花费200元,给家里汇款1000元,共计2620元,存款2380元。大家看完这两名同志的月消费清单是什么感想?哪一种消费是更合理的?我想大家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大家是不是还有这样一种感觉:以前我们没有涨工资的时候,是不是总觉得囊中羞涩呢?而现在我们每个月挣好几千了,是否还有一种“钱到用时方恨少,钱到月底月月光”的感慨呢?我相信,这种感觉是存在的。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我想除了物价上涨的客观因素外,我们日常生活中由于对物质盲目的渴望所引发的种种不合理的消费现象,是不是更为主要的因素呢?所以,今天我想围绕《涨薪不任性,莫做“负”二代》这个主题和大家做一交流,主要讲三方面内容:一、谁掏空了我们的钱包。二、不正当消费的危害。三、抵制不当消费、弘扬传统美德。
  一、谁掏空了了我们的钱包
  消费本身就是指人生中满足个人需求的、愉快的持续行为,而不当消费,就是与个人经济状况、实际需求不相符的盲目消费,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态度,在现实生活中,它不仅表现在一些理财能力较差的盲目冲动消费上,也表现在部分人出于虚荣或享乐心态的借贷超前消费上,更表现在少部分有钱人的铺张浪费上,这些现象同样存在于普通百姓和我们广大官兵的生活细节中,或许体现为一种习惯,或许是一种个性的表现,这里,我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盲目冲动消费。也可以理解胡乱消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察觉到这样一种现象,我们个人衣柜里总有那么几件便装自从买了就没再穿过,洗漱框里总有那么几瓶洗漱用品用了2次就没再用过,床头柜里总有那么几样小零食是没有吃完的,我想答案是肯定的,这种就是冲动消费的具体体现。这类人属于理财能力较差的,对于如何用好钱完全没有计划,每月只要是一发工资他就高兴,但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花,怎样花才合理,于是凭着心情去买东西,感觉什么好就买什么,想买什么买什么,不管有用的没用的急需的还是暂时用不到的只要高兴就先买回来。
  (二)借贷超前消费。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我们现在是否存在这样的现象,每到月末一发工资,服务社和小饭店每天光顾的战士很多,各种小零食、小食品是成袋的往回提,饮料是整箱的往回搬,每个月的工资花的是青黄不接,个别同志是不是有月月借钱,月月还钱情况,月末工资花没了就到小店赊账,日积月累一年欠下小店很多钱,经了解我们曾经有的战士最多时候一年欠账将近10000元,三两千的也大有人在,大多数购买的电话卡、充值卡、零食、饮料和香烟,到年底了没钱还账怎么办,向战友借,透支信用卡,伸手向父母要,为什么会产生这样问题,我想就是一些同志觉得现在拿了工资,有钱了,别人有的我也要有,不好好犒劳犒劳自己感觉太对不起自己。于是,看见什么好吃就买什么,市场流行什么就买什么,什么东西时髦就用什么。你抽云烟,我就抽玉溪;你穿耐克,我就买阿迪;你用iPhone6s,我就用W2015,反正不能比你差,比你掉价,要的就是面子,结果是潇洒了自己,空瘪了钱包。
  (三)高档铺张浪费。顾名思义就是根本不顾自己的消费承受能力,无节制的乱花钱现象。不管何时何地总认为花钱是小,面子是大,抽高档烟,买高档用品,出入高档场所。我们有些同志周末外出,到了市里一两站路也要打的,公交车连看都不看一眼,有的脖子上戴个链子,手里搓个串子,洗澡专找门面装点好的、环境好的、服务好的,吃饭专挑环境优雅有特色的饭店,一个人吃饭时可能点好几个人才能吃了的东西,要不几个人吃一顿大餐,今天你请,下次我请,过生日聚一下、休假送一下、归队接一下,一顿饭少则五六百,多则上千元;有的玩网络游戏,花钱充值,买点卡、买人物、买装备,只要上线就必须是大哥级人物,一个游戏就花费几千元,平时个人生活用品用的感觉不好,不管还有没有剩余就随手扔掉,休假回家必须宴请亲朋好友经常聚聚,以便显示自己在部队混的不错,很多同志休假30天消费上万元,久而久之完全进入一种有钱的摆阔气,没钱的装阔气的恶性循环。
  以上三种不良的消费现象经过调查在我们广大官兵中是不同程度存在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我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存在攀比心态。现在我们有些同志受到不良社会风气以及负面舆论导向的影响,认为高消费就是有价值,就是气派,就是潇洒,认为自己使用的商品高档一点,就能证明自己的地位和价值高一点。反之,如果使用廉价的商品就会被别人取笑,认为是落伍、没面子。时间长了便逐渐产生了盲目攀比的心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在消费过程中暗自攀比的现象,比如你抽红塔山,我抽一支笔,你根根玉溪我就中华不倒,总之是你抽的越好,我的比你还好,你的手表高档,我的比你还贵,你的衣服名牌化,我的更是国际化。
  2、存在虚荣心态。我们大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家庭条件各有差异,更何况大多数同志来自农村,条件并不是很好,但在集体生活中又生怕别人瞧不起自己,所以为了满足虚荣心,维持所谓的自尊心,便处处“打肿脸充胖子”,有的同志探亲回家只坐飞机;回家后剪个头要去专业理发店;和以前的同学朋友吃个饭也非挑高档消费场所,没钱了就想出各种名目向家里要,向战友借,向小店赊,久而久之便养成了视奢侈为荣耀,视阔气为底气,视浪费为慷慨的不良习惯。
  3、存在享乐心态。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部队待遇的提高,庸俗的消费观念也夹杂着纸醉金迷在军营中悄悄滋生,潜伏在我们官兵之间,有些自控能力弱的同志,便经不起灯红酒绿的诱惑,不能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一心只想贪图享乐,利用外出和休假时间出没娱乐场所,挥金如土,胡乱交往,为了一时的享乐不仅违反了军队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同时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到底是谁掏空了我们的钱包?答案只能是我们自己不当消费习惯和不良心态掏空了我们的钱包。
  刚才我们共同分析了不良消费的表现及成因,下面我们来看看第二个方面:
  二、不正当消费的危害
  (一)不正当消费不利于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朱子治家格言》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回想小学时曾经学过一篇文章,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的故事。1935年,时任红十军政委的方志敏被捕,敌人搜遍了他的全身,可这位手中掌握着几百万经费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却只有一支钢笔和一只怀表。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他在《清贫》一文中是这样写的:“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的确,纵观中国发展的近代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正是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息息相关的。但反思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一些与优秀革命传统背道而驰的不良的消费观念也随之而来。据统计,2012年中国已荣登世界奢侈品消费第一大国的宝座,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2000亿元,相当于两亿人一年的口粮,每年浪费的纸张可以还原43330棵二十年树龄的大树,看着这些数据,反思我们因为个人不良的消费而对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不禁让人感叹,“堤溃蚁穴、气泄针芒”,长此以往会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下滑甚至会影响到我们“强国梦”、“强军梦”的实现。
  (二)不当消费会导致家庭经济负担的加重。我们当中很多同志的家庭并不富裕,53%同志的父母靠外出打工生活,25%同志父母靠在家里务农维持生活,还有一小部分同志父母下岗靠政府的补贴维持生计,可以说都很困难都不容易。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有些官兵根本不管不顾,将个人不切实际消费产生的负担毫无保留的转嫁到父母身上,有一次我在全军政工网上曾经看到这么一个故事,说某部战士王xx老家在农村,经人介绍,结实了异地女友孙某,王xx的父母常年靠三亩地艰难生活,弟弟靠打零工艰难度日,为了维系和女友的关系,他毫不顾忌、出手阔绰,每次花掉自己的津贴后都向父母和弟弟伸手要钱。家里的积蓄花光了,最后连父母生病都没钱医治。另外,《中国青年报》也曾刊登过这样一篇报道,题目是《哥哥有钱请吃喝,妹妹没钱交学费》,讲的是某部战士李xx入伍后自吹父亲是个包工头,家有万贯财产。为了显示派头,隔三岔五请战友吃喝,出手大方,但时间长了,手头紧了,就撒谎向家里要,向战友借,结果负债累累。后来,上级派干部到他家中了解,才知道,其实他家根本不是什么富裕户,父母早已离异,而父亲又卧床不起,为了替他还钱,把家中唯一值钱的耕牛都卖了,妹妹也因交不起学费而缀学南下打工,帮助哥哥还债。同志们,类似的问题在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呢?“锄禾日当午,父母在受苦”,父母积攒的一点钱,是他们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如果拿着父母的血汗钱挥霍浪费,我们于心何忍呢?
  (三)不当消费容易导致违法乱纪问题的发生。古人云:“俭以养德奢必丧志”,无数血淋淋的事例也告诉我们“一切私欲皆生于无度,一切邪念皆生于无禁”。如果一个人在消费问题上穷奢极欲,必然会导致私欲和邪念的萌发,人生的航道上就有了暗礁,有了危险,人生的航船就可能偏离正确的航向,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据xxx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罪犯都是从追求物质享受开始走向堕落的。某部即将退伍战士刘某,因绑架杀人罪判处死刑。究其犯罪的根源,就是因为他平时爱慕虚荣,贪图享乐,胡乱结交朋友。他不顾自己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先后向家里要钱7000余元,向他人借钱5000余元。退伍前夕,债主纷纷找上门,为了还清债务,他铤而走险,由入室抢劫发展到绑架杀人,最终是自食其果。有的同志老乡观念强、江湖义气重,有的以地方朋友多为自豪,平时吃吃喝喝抱成一团,哥们与其他人发生冲突,不辨是非,帮着起哄,甚至“两肋插刀”,大打出手,轻者违规违纪、受到处理,重者致人伤亡、锒铛入狱,今年5月,某连士官郑x,受地方朋友王某邀请吃饭喝酒,饭后4人去洗浴中心洗澡,期间与地方人员发生争执,郑见朋友被欺负参与围殴,导致地方人员死亡,郑因涉嫌故意伤害被立案侦查。如果没有平时吃吃喝喝的哥们义气就不会导致这起案件的发生。
  刚才我们共同分析了不良消费的现象、成因以及危害,同志们我们可以想想自己身上是否存在这些不良现象呢?
  三、抵制不当消费、弘扬节俭美德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号召一切从简,反对铺张浪费,并在新华社《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做出重要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这不仅是对十三亿中国公民提出的标准和要求,更是为我党我军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指明了方向。
  (一)走出误区,澄清模糊认识。思想决定高度,认识改变观念,要想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我认为首先要澄清三点认识上的模糊:
  1、人活着就是为了吃喝。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思想。”时下社会上正在盛行着一种“猪栏”思想,其处世态度就是“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其实,人生价值的实质并不在于物质本身,更重要的是在于精神世界是否充实。如果只在乎吃喝,是不是太渺小了呢?
  2、大手大脚才潇洒气派。当前有些官兵极其羡慕社会上那些一掷千金的大款们,认为他们花钱阔绰,出手大方,既潇洒又气派,其实那些持财自傲,挥金如土,根本不是什么潇洒气派,他们炫耀身价的颓废心里,不是为了及时行乐就是为了追求物质上的刺激,不是为了拉关系、挖门子,就是为了企图吃小亏占大便宜,这种险恶用心时常就连他们自己也会感到空虚和无聊,更何谈什么潇洒气派可言?
  3、花钱是个人的事情,别人管不着。有些官兵认为,花钱纯粹是个人生活上的事情,与他人无关,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殊不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积小善而成大德、累小恶而成大患”的道理,个人的无度不仅会给家庭造成影响,而且还会波及周围的同志,甚至会破坏整个单位的风气。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消费观,第一位的就是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支撑。“总开关”出了问题,思想境界就会低下,价值取向也必然会出现偏差。因此,必须从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做起,努力培养和树立无产阶级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剖析一些反面典型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教训,很多都是因为忽视了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人生价值取向逐渐发生偏差,进而发展到向往金钱、追求享乐、恣意挥霍,以至于为了满足个人私欲,不惜铤而走险,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们一定要牢记党的号召,始终以人民的事业为重,自觉讲奉献、讲奋斗,像毛泽东同志所提倡的那样,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自觉做到“三不”,即:不为挥霍奢侈所动,不为声色物欲所惑,不为金钱财富所累,这样才能“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始终保持高尚的思想境界,始终坚持正确的消费观。
  (二)厉行节约,弘扬传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立身做人之本,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回望历史的车轮,商纣王的酒池肉林、秦始皇宏伟的阿房宫、南朝陈后主胭脂井的风流遗迹仿佛还在眼前,勤俭可以兴邦,奢侈必将亡国,回首近代史,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凭借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才建立了新中国,使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得以实现。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当然,现在的环境和条件与革命战争时期的情况已经大不相同,我们所提倡的艰苦奋斗,并不是要同志们去模仿过去“吃草根、穿草鞋”的做法,也不是让大家去过“苦行僧”式的生活,而是要大家把创造、奋斗与正当合理的消费结合起来,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形成崇尚俭朴的良好风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有的同志就忘掉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花钱大手大脚,搞攀比,讲排场,摆阔气,有的甚至滋生了享乐主义的思想。这不仅背离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脱离了我国的国情军情,就是与我们的家庭情况也极不相符。有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一个人如果一味追求享乐安逸;就容易消磨革命意志,失掉革命精神,甚至走上腐化堕落的道路。因此,每个同志都要牢记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从一点一滴养成朴素节俭的良好品行习惯,作为革命军人的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作风,注重点滴、着眼细节,从餐桌的饭碗边做起,从驾驶员的油门上做起,从打印机的墨盒上做起,从电灯柱的开关上做起,从自来水管的龙头上做起,让勤俭节约在军营蔚然成风。
  (三)修正观念,担负社会责任。奥斯特洛夫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只为家庭活着,这是禽兽的私心;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烤肉串的爱心巴郎阿里木,凭借着每串三毛钱的微薄收入不知资助了多少学生。被称为当代活雷锋的“矿山人”郭明义,20年来献血6万毫升,与工友一起向灾区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学生,而自己家里却几乎一贫如洗。74岁的河北老人白芳礼硬是凭借着蹬三轮的收入20年间爱心捐款35万,资助了近300名贫困学生,老人常说:“我咋就不知道享受?可我哪舍得花钱!孩子们等着我的钱念书,我就只能拼命挣才是!”。看到这些鲜活的事例,我想大家跟我一样都会觉得非常感人,非常震撼,他们那种不计回报,奉献点滴的社会责任感不正是我们所要提倡的、学习的和尊敬的吗?正如习主席说的那样“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那么作为革命军人,我们是不是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身边点滴做起,自觉抵制浪费,主动承担起那份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呢?
  在如何正确消费方面,我们应该向被中央军委授予“新时期英雄战士”荣誉称号的李向群同志学习。李向群来自海南特区,家有资产数百万,入伍前又是一个收入颇丰的小老板。入伍后,他也曾有过有钱就拼命花的想法,后来经过军营生活的熏陶,他逐渐树立了正确的消费观,不仅将带来的钱存了起来,即使是每月的津贴费也计划着花,剩余部分全都存起来,用于资助有困难的战友和受灾的群众。在他牺牲后,战友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个记录本,上面记录了他的每月生活开支:牙膏:1.5元,香皂:2元,洗衣粉:1.5元,卫生纸:1.5元,其他:3.5元。这就是一位富家子弟为自己制订的每月开支10元的计划。灯不拨不亮,账不算不明。指导员胡纯林在广泛调查核实的基础上为李向群算了一笔账:当兵20个月,总共领津贴费830元,入伍时带来900元,共计1730元。其中,日常用品每月开支10元,函授学费360元,累计捐款1030元,总共1590元,除此以外的其他开支只有140元。这笔账很快为全连干部战士所知,并迅速传开来,在部队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少人都深有感慨地说:“李向群真是个‘贫穷的富家子弟’。”李向群的行动为我们如何正确使用金钱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每一个革命军人,都应以李向群为榜样,管好自己的钱,量人为出,合理开支,自觉养成节俭朴素的良好习惯。
  战友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坚持合理消费,量入为出,请告别那些华美的服饰,丰盛的食物,虚荣的面子,玩派的潇洒吧,立足本职,建功军营,为祖国奉献,为人民奉献,为社会奉献才是我们真正追求!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