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该文章免费阅读,以下是该文章的全部内容:<\/span><\/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xx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孕育了跨越时空的xx精神。“依靠群众求胜利”是xx精神的重要内涵。在脱贫攻坚征程中,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xx要在脱贫攻坚中作示范、带好头”的嘱托,坚持党建引领,弘扬xx精神,把群众组织起来,打赢脱贫攻坚战。2016年底,xx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16934人减少到1417人,贫困发生率由13.8%降至1.6%,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回顾脱贫攻坚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群众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如果不能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仅靠外部力量,帮扶再多,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脱贫。
  一、大抓思想发动,引导群众真想干
  思想不通,无动于衷;思想打通,一通百通。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初,有的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等着别人送小康;有的安于现状,满足于饿不着冻不着;有的总想吃救济,不愿摘穷帽,等等。我们注重从思想上唤起贫困群众“弱鸟先飞”意识,着力解决“干部干,群众看”的问题。一是用xx精神鼓舞群众。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突出xx精神的时代内涵,把宣讲xx精神和宣传扶贫政策结合起来,通过田间地头上党课、夜访贫困户、举办乡村大讲堂等形式,讲清群众关心的扶贫政策,用xx斗争的红色故事教育人。许多群众发自内心地说,党的政策这么好,我们要像当年老井冈干革命那样,苦干实干,甩掉穷帽子。二是用身边典型激励群众。从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贫困村、贫困户中,选树36个典型,在全市宣传推广。组织贫困户到先进村户实地走、实地看,安排致富带头人、脱贫典型巡回宣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唤起贫困群众的希望。许多贫困户看了听了后就坐不住了,不等不靠自己干起来了。神山村贫困户彭夏英,丈夫丧失劳动力,靠低保维持生活,受身边脱贫典型影响,养起了黑山羊、开起了农家乐……不仅自己脱了贫致了富,还带动全村20户贫困户走上致富路。“党和政府是来扶持我们的,不是来抚养我们的,我们要自力更生去脱贫”,成为许多群众的共同心声。三是用传统美德引导群众。把“勤劳致富、勤俭持家、赡养家庭”等内容定到村规民约中去;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防止互相攀比、大操大办;广泛开展“最美家庭”“最美脱贫人”“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群众一起评、大家受教育。高陇村贫困户梁清香,丈夫截瘫、公婆多病,但硬是凭自己的努力脱了贫,被评为“道德模范”,自强不息的故事感动了十里八乡。广大群众树立起正确的幸福观,眼光集中到比家庭责任、比勤劳致富上来,真正实现了“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二、加强组织引领,带动群众一起干
  群众致贫原因千差万别,有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劳动技能不足、身有病残等多种情况。党组织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分类施策,精准发力,扶到点子上、帮到心坎里。一是能创业的“扶起来”。对有劳动能力但缺技术、资金、信息的,党组织积极帮助联系工作岗位,2694名贫困群众稳定就业,“一人务工,全家不穷”;安排党员致富带头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结对帮带,2898户贫困户发展起创业项目;帮助争取资金、协调贷款、提供服务,把贫困群众领上产业脱贫“快车道”。东源村贫困户黄月龙,妻子患病欠债30多万元,扶贫干部送技术、跑资金、找市场,帮他创办了生猪养殖合作社和猕猴桃基地。几年来,黄月龙不仅还清了债,还赚了70多万元。二是能力弱的“带起来”。全市106个村党组织带头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306家,把劳动能力弱、难以自我发展的3156户贫困户组织起来,让他们以资金、土地或劳力入股,抱团发展、稳定增收。江边村以“支部+企业+贫困户”模式创办了草莓基地,吸纳全乡近六成贫困户参与,每户每年可从入股的扶贫资金中稳定获得750元分红,流转土地每亩每年收入500余元,在基地务工每月收入1800元以上,通过租金、佣金、股金收入,户均年增收8000元。三是无能力的“保起来”。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党组织一方面帮助落实兜底保障政策,确保低保线高于贫困线;另一方面发动社会力量捐款捐物,通过党员结对帮扶、爱心基金救助等途径,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发扬优良作风,感召群众同心干
  作风过硬才能打胜仗,心贴群众才能聚人心。我们传承xx斗争时期密切联系群众这个“传家宝”,用干部好作风,唤起群众共克难关。一是落实全覆盖帮扶。建立县级干部帮3户、科级干部帮2户、一般干部帮1户的“321”帮扶机制,领导干部带头挂帮最穷的村、最苦的人,做到村村都有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户户都有帮扶责任人。二是充分发扬民主。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村务公开、村务监督、民主协商等制度,扶贫措施怎么定、项目怎么建、资金怎么用等,都由干部和群众商量着办,对每家每户的利益一碗水端平。三是严明纪律要求。传承“不拿群众一个红薯”的作风,自带被褥、自带干粮,不增加群众负担,坚持和群众一块苦、一块干。排头村第一书记罗军元,三年来长期吃住在村,为筹资金、找市场,四处奔走、顾不上家,在他的带领下,村里路宽了、产业发展了、贫困户增收了,村民亲切地称他为“新时期派来的党代表”。大井林场副场长何桂强,在了解到结对帮扶的贫困户李冬林单身一人、常年生病的情况后,拿起锄头到李xx的承包山,一干就是一个多月,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群众由衷地感叹“苏区干部好作风又回来了!”
  经过这些年努力,xx贫困群众家家有致富产业、户户有稳定收入,走上了平坦路、喝上了干净水、住上了安全房,日子越过越好。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坚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和内在活力,让尚未脱贫的早日脱贫,已经脱贫的日子更红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继续争当排头兵!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